今天]李晓群,与“倡节约,反浪费”纠缠三十年的学者 |
|
加入时间:2015/8/26 浏览次数:571 |
|
用“纠缠”二字可以形容李晓群与“节约”话题的缘分,因为在很多人眼里,他的身份已经被注上中国节约网站第一人的标签。 2015年的元月三日,《人民日报》第4版要闻栏目发表题为《李晓群大半辈子反浪费》的报道。从关注浪费现象,把节约、浪费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,到开办节约网、继而把“倡节约、反浪费”作为一项事业来做,学者李晓群走过了三十年…… 节约网创办人:李晓群 “用菜窖那么大的电炉烤十几斤地瓜,浪费太惊人了” 为什么会把节约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,这与李晓群的人生经历有莫大的关系。李晓群从小热爱读书,少时,他阅读过一本《古人勤俭节约故事》,当时看得颇为津津有味,这时,命运已在悄悄埋下伏笔,因为日后,这个少年将在国内开展关于“浪费”课题的研究,并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首席专家。 高中毕业后,李晓群下过乡,进过工厂,也念过大学,后来到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,他出人意料地选择“浪费”这个大家不看好的冷门话题作为研究领域。 “那时的农村普遍没有通电,打稻子完全靠人工,就是那种脚踏打稻机,需要用双脚来蹬,非常累人的”。这让李晓群思考,农业先进的科技成果无法应用和推广,造成生产效率的严重低下,无疑是极大浪费。在工厂,有工人把菜窖那么大的电炉打开,嗡嗡地运转半天耗电达到惊人的数字,竟然只是为了烤熟十几斤地瓜…… 那个年代人们普遍没有节约意识,但敏锐的李晓群却预感到,关于“节约、浪费”的问题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重大课题。“浪费行为和浪费观念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,延误着中华民族的发展”,这是他在1991年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国企业浪费问题的分析与对策》书中写的。 超前的预见性,一个个应验 在当时,选择“节约、浪费”作为研究课题,大多数人,都抱有怀疑态度,大家觉得这个课题太旧、太“小”了,能研究出什么来呢? 虽然不被看好,李晓群的研究成果却极为丰厚。他的许多观点在当时非常超前,即便现在看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。 他认为浪费是一种病,无形的浪费往往被人们忽略。商品的过渡包装是浪费,儿童报多个课外班是浪费,短命建筑是浪费,公款吃喝是浪费,决策失误是更是巨大的浪费…… 他提倡的节约不是单纯节水、节电,而是要在人、财、物、时间、空间、信息、效率等多个方面实现合理利用。他认为不浪费仅仅是“节流”,是浅层次的“节约;一个节约型社会,只有在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可循环利用、最大化利用,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约。 2005年,李晓群做出一个决定,创办国内首家节约专题公益性网站。快退休的学者办网站,还是公益性的,除了妻子坚定地支持他,其他人的目光多是质疑和不解。 同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妻子刘南白支持的理由很简单,“他要做的事一定能做成,我特信他”。于是,因为这个办网站的“突发奇想”,李晓群和妻子的生活水准一下子从优越变成了“赤贫”。投资网站后,家里的物品也被充公,当做办公用品,直到今天,李晓群的办公室还摆着当年从家里搬来的旧沙发。十年来,他办节约网站,成立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,搞公益宣传,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时间、精力和金钱。 说李晓群傻?恰恰相反,他是个非常睿智聪明的人。 办网站之初,他就对这项节约事业的前景有了长远的规划。他大胆地预见,对“节约与浪费”问题的关注终将成为时代潮流,节约产品、节约方法的推广会成为社会热点。虽然最初的办公场所仅仅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陋室,人员只有两三个,那时的他却坚定地相信,节约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,要把小事情做成大事业,节约环保的公司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兴产业,以后可以成为上市公司。 十年前听到这话,绝大多数人会认为李晓群在做梦。 可现在谁又能说他在痴人说梦呢? 这数年间,节约网发展为节约网站群,包括节约产品网、节约网方法网、青年节约网、儿童节约网、浪费网、吉林省节能减排网、吉林省低碳经济网、美国节约网、欧洲节约网、日本节约网。节约网站群发挥了互联网的作用和优势,促进了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。这与“互联网+节约”,不谋而合,是互联网+节约,互联网+节约产品,互联网+节能减排…… 李晓群作为首席专家的研究项目——《形成厉行节约、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研究》,被列为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。 节约网团队通过建立网上“节约仓储超市”,已经免费“仓储”节约型产品和创意上万件。“互联网+节约培训”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,《长春节约论坛》的开办,吸引了一批学者、企业家和市民的踊跃参加和广泛讨论,使“让节约走进千家万户”从口号开始变为行动,培养了一批铁杆“粉丝”。 大众对节约与浪费的问题越来越关注。国内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不胜枚举,《人民日报》已经对李晓群及其创办的节约网做过三次报道。 关于公司未来是否真的能上市的问题,李晓群有些讳莫如深,但从其自信的神情推断,这个可能并不遥远。 关于李晓群的二三事 节约网的创办经营,是耗费精力费时间的事情,也是个烧钱的过程。 李晓群夫妇把打算买车的钱投进去了,接着是家庭存款,后来抵押房子,宁可四处借钱,也不肯在网站上做那些花花绿绿的广告,更不搞花边、噱头、低俗的资讯报道。随着节约网知名度的提升,不少广告商找上门,李晓群都拒绝了。这有悖于他办公益事业的初衷。 网站有兼职和专职工作人员50多人,有的人十年间只领取500元的月补贴,但依然坚持,他们之所以坚持下来,冲的是这份公益事业,冲的是李晓群这个人。 “说我半年不打车,是误解。”李晓群说,有的媒体报道说他的节约方法之一就是从不打车,这是一个误解。他并不反对打车,他提倡的是“物尽其用,人尽其力”。节约网里开私家车的职员都有个习惯,上下班肯定不跑空车,尽可能多捎带几个同事,这样可以减少私家车空驶率,避免交通空间的白白浪费。 除了研究节约问题,李晓群在某些方面的超前预见性,达到让人称奇的地步。由于在社科院经济研究工作所,他长期关注中国网络概念股在纳斯达克市场的走势,对互联网公司发展前景有独到的认识。他曾向要买股票的同事们推荐网络股票“人民网”,“现在该股票二十多元,以后会涨到一百多元。”听的人觉得这话是天方夜谭,没想到几年后真的应验了。 作为网站负责人、公司董事长,李晓群身上有太多学者的印记。他的同龄人大多在享受退休后的悠闲生活,他却在自己认准的道路上一门心思走下去,他用了30年,走自己的中国式节约之路。 后记: 《人民日报》关于李晓群做过这样的报道:“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晓群以自身的科研与实践,寻觅着一条中国式节约之路。30年来,他一往无前。让节约观念、方法、产品走进千家万户,让发展循环经济、建设节约型社会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是空话,为子孙后代留福祉——这不仅是他个人的目标,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目标……” 李晓群2005年创办的节约网(www.jieyue.net),已经成为国内首家综合研究节约问题的专题网站。 他说自己的目标是,要把节约网办成中国资源节约信息平台、中国节约的大数据库和节约智库。他坚定地要求节约网向着专业化、精准化迈进,节约网也因此被评为国内首批绿色网络文化产品。李晓群本人被国家节能中心评为“2013年全国节能榜样人物”,2014年被中宣部评为“节约之星”。2015年3月,获得吉林省第四届职业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提名奖。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