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22日,半导体板块爆发,引领上证指数冲上3800点,续创10年新高。两市呈现“双两万亿”的高景气度现象——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关口,融资融券余额超过2.1万亿元;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。 “与公募基金、外资、私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相比,保险资金是上半年入市体量最大的机构投资者,更是市场上涨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。”一名财富管理公司高管表示。 公募基金投研晨会,成了基金“舵手”们热议市场上涨的舞台。在一家大型公募机构的投研晨会上,基金经理们围坐在一起讨论。看着不断攀升的指数,一名专注成长股投资的基金经理不禁感慨道:“这行情涨得太猛了!” 从36万亿元保险资金的配置比例上看,股票投资余额达3.07万亿元,占比8.47%,创下2022年以来的新高。在已经披露2025年中报的上市公司中,保险资金重仓的股票有220余只。集中在医药生物、化工、电气设备、电信服务、有色金属、交通运输等行业。 作为市场的专业买手,公募基金的动向一直是A股重要的风向标。上半年,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.39万亿元,再创新高。这也是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4万亿元。其中,仅股票型基金规模增长2771.79亿元。 2025年上半年,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达到101亿美元,一举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态势。尤其引人注目的是5、6月份的数据——仅这两个月,外资净增持规模就飙升至188亿美元(约1350亿元人民币)。 7月社融数据显示,存款由居民部门流向非银部门特征明显。7月住户存款减少1.1万亿元,同比多减0.78万亿元;非银存款增加2.1万亿元,同比多增1.4万亿元。 非银机构部门存款一般包括证券、信托、理财、基金等非银机构存放在银行的存款,其激增直接对应两类居民行为:一是直接入市,即居民通过银证转账将资金划入证券账户(计入“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”);二是间接入市,即购买股票型基金、含权理财等,资金进入基金公司账户(计入非银存款)。 8月22日,农业银行的股价收于7.30元,再创历史新高。蛰伏多年的银行板块4月以来的涨幅已经超过40%。以银行板块为首的优质资产,在险资等机构资金等的加持下,走出估值谷底,成为这一轮行情的引领者。 例如,招商银行H股、邮储银行H股被多次增持,触达举牌线。在举牌的保险资金中,中国平安是出手最为“阔绰”的一家,平安人寿多次举牌邮储银行、招商银行、农业银行,甚至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过半股份。除此之外,瑞众人寿还举牌了中信银行H股,弘康人寿则三度举牌郑州银行H股。 一名保险资管公司投资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,在低利率的背景下,银行股高股息、类固收的优势凸显,结合其分红稳定、经营稳健、股价波动率低的特性,符合稳健投资需求。相较于A股,H股银行股的股息率(4%—5%)更高,对于追求稳定现金流的保险资金来说,吸引力更大。 浙商证券担任银行首席分析师梁凤洁认为,无风险利率相当于银行等红利股投资的机会成本,本轮无风险利率的系统性下降是银行股行情的重要因素。 梁凤洁算了一笔账,1年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为0.95%至1.15%,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.12%,保险产品预期回报率(预定利率)为1.75%至2.0%,10年国债收益率为1.71%,而A股四大行股息率达3.9%。 5月12日,中美日内瓦贸易会谈联合声明发布,中美大幅削减双边关税,中美贸易冲突缓和;6月份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伦敦举办后,中美相互放宽或取消部分限制性措施;7月,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,中美“关税休战”再延90天的决定引发全球关注;8月12日,中美就24%关税继续暂停等达成共识。 出口方面,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,7月当月,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.91万亿元,同比增长6.7%,增速比6月加快1.5个百分点,创年内新高。 6月份,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由降转升。CPI边际有所改善,主要与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等因素有关。这为企业的盈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。 清融智投资产管理(杭州)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若溪关注到,银行领涨具有带头效应,券商跟随爆发,整个金融板块共振上扬;与此同时,科技赛道与资源股亦全线井喷,稀土板块更是扶摇直上、涨幅惊人。 4月份以来,A股行情回暖,她开始变得忙碌,创新药、芯片等板块,以及跌至谷底的新能源和历经深度回调的白酒相继被她的目光锁定。 8月16日,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刘煜辉在微博上预测:“未来一年,沪深300指数可能上升高度在5500点,大概相当于上证指数5000点。”刘煜辉紧接着说明,“这种表达方式,只是告诉你目前中国股市赔率很高。” “现在的股票价格没有10个月前那么便宜,有些标的的隐含回报率有所下降。但是,将A股与港股市场看作一个整体,中国股市远达不到泡沫化的状态。”在8月18日的线上路演中,中泰资管副总经理姜诚如此分享。 对于这波行情上涨的持续性,经济观察报采访的多位公募人士的看法出现了分歧:一部分基金经理认为,长期资金持续入市以及政策支持,将推动市场继续上行,现在应该坚定持有;另一部分基金经理则担心,市场短期内涨幅过大,积累了一定的风险,需要适当减仓避险。 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认为,过去几年市场调整形成的“疤痕效应”,抑制了散户通过间接渠道布局A股的意愿。目前散户对本轮上涨行情的“牛市”属性仍存犹豫。 在调仓方面,记者采访的多位公募行业主题基金经理已经率先行动。部分基金经理将目光转向那些估值较低、业绩复苏明确的二线龙头,试图在狂热市场中寻找一片估值洼地。“我已经将一些涨幅过大的医药个股换成了估值较为合理的个股。”一名就职于沪上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透露。 然而,随着市场上涨,一些基金经理面临甜蜜的烦恼:业绩大涨后,基民赎回意愿增强,迫使他们在保持仓位和留足流动性之间寻找平衡。 前述沪上公募基金经理最近就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赎回压力,一些投资者在基金回本后选择赎回。“这确实给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,一方面要应对赎回,保证流动性;另一方面又不想错过市场继续上涨的机会。”他无奈地说。为了应对赎回,他也在寻找一些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标的,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出和市场变化。 从长期看,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认为,A股市场热度有望持续更长时间,一是尽管A股融资余额近期上升,但占市值的比例仍较低;二是银行存款余额持续强劲增长,这表明更多存款可能随着股市上涨入市;三是交易量仍较高,可能鼓励更多机会投资者加入。此外,与其他主要地区相比,A股估值并不算高。


